初三网全国地区

请选择

    返回
    初三网 > 初中语文 > 语文答题技巧 > 正文

    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及答题技巧汇总

    文/崔馨月

    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及答题技巧汇总: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这类题不仅要靠积累,还需掌握一定的推断技巧。技巧一:直接迁移法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已学课文中有关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

    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及答题技巧汇总

    考点一:实词释义(含实词辨析)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这类题不仅要靠积累,还需掌握一定的推断技巧。

    技巧一:直接迁移法

    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已学课文中有关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

    如:“过而能知,可以为明”中的“过”字,如果能联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的“过”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中“过”的意思为“犯错”。

    技巧二:语境推断法

    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河北中考出现课外文言句“使者及门”的“及”,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及”应为“到”的意思。

    技巧三:组词推断法

    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如:“杂然而前陈者”中“陈”字的字义推断,大家可以把“陈”组成几个词语,从中作选择:陈列、陈旧……通过筛选不难找到“陈列”这个意思。

    技巧四:成语印证法

    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如河北2015年真题中“而己有饥色”中的“色”,可联系成语“面不改色”的“色”来理解,意思为“脸色”。

    考点二:虚词意义及用法辨析

    技巧一:代入筛选法

    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答案。

    如:“之”是最常见的文言虚词,其用法有:

    代词,可译为“他(她、它)”“这”“他(她、它)的”或自称等;

    结构助词,译作“的”;

    助词,不译;

    动词,译作“去”“往”“到”等。

    然后一一代入相应句中进行理解和筛选。如昆明中考9题B项“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跪而拾之以归”,前一个“之”是助词,不译;后一个“之”是代词,指撕碎的奏牍。

    技巧二:句意分析法

    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技巧三:交换理解法

    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意义和用法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

    考点三:句子翻译

    1.紧抓关键词

    文言文句子翻译给分点往往是翻译句中的关键字词,关键字词如果没有准确翻译出来,就会失分。

    如“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翻译为:他们自己说他们祖先(为了)躲避秦时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译出大意计1分,“妻子”“绝境”解释各0.5分)

    2.翻译特殊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不用判断动词“是”。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

    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

    “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是”作动词,表肯定判断。

    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2)倒装句

    常见的倒装句有以下四种:

    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位置,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例:“甚矣,汝之不惠!”正常语序应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例:“何陋之有”即“有何陋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句中“花之隐逸”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介宾结构后置。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例:“能谤讥于市朝。”为介宾结构后置,正常语序应为:“能于市朝谤讥”,将介宾结构“于市朝”后置。B.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翻译时,一般都前置作状语。例: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将介词短语后置做状语,原句应是“愿陛下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

    (3)省略句

    常见的有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和介词省略,有时也省略数量词和定语等。

    省略主语。如: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省略谓语。如: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省略宾语。如:人不知(之)而不愠。(《论语》)

    省略量词。(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如: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口技》)

    省略介词。如:有时朝发(于)白帝,暮到江陵。(《三峡》)

    (4)固定句式

    初中常见的文言文固定句式有:

    “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

    “以……为……”:相当于“把……当作……”。如: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即“把丛草当作树林,把虫蚁当作禽兽……”。(《童趣》)

    “何……为”:相当于“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如:此何遽不为福也?即“为什么不会变成福呢?”(《塞翁失马》)

    “何以……”:相当于“凭借什么……”。如:何以战?(《曹刿论战》)

    (5)被动句

    被动句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

    二是没有被动词,但意思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

    3.牢记翻译基本方法

    “留、换、调、增、删”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留”是保留原文中的词语;

    “换”是替换词语,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观”用“景象”替换;

    “调”是调整语序,如“何陋之有”翻译为“有什么简陋的?”;

    “增”是增补词语或句子的成分,“夫大国,难测也”翻译为“大国的虚实是难以推测的;

    “删”是删去不译的,如“陈胜者,阳城人也”中的“……者……也”不译。

    考点四:文意理解

    1.文意理解

    (1)阅读文言选段,把握主要内容。

    先通读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接着排除不需要翻译的人名、地名、官名等,分析其关系,以便能更准确地理解。

    (2)分析题目要求,锁定答题区域。

    就题目要求来反复阅读相关文字,找准答题的切入点,依次思考答案;同时还要注意文段的出处和注释,依次寻找突破口。

    (3)一一对应,仔细分辨。

    在找准信息点后,将选文与信息点一一对应,认真弄清原文内涵,琢磨内容要点,分析文章哪一句可以涉及题干的内容。

    (4)抓住重点,准确翻译。

    在分析信息点时,要注意准确翻译,当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译过来,此时需抓住重点,即对文意理解容易产生分歧的地方要仔细阅读。

    (5)联系全文,整体分析。

    站在全文的高度综合理解文意,整体分析,不可以偏概全。

    (6)表述正确,文字简练。

    在做答时要注意语言文字的总结概括,结合主要词句,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概括出文章题干所问问题。

    2.拓展延伸

    (1)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抓住重点句段,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特点,解释一般规律。

    如昆明中考有一年第12题要求“概括两个选段中百姓对他们的举动分别有什么反应,并说说有何作用。”那么在文段中筛选提取有关两人的事迹信息,然后再“同中求异”。

    注意从表象入手,要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剖析材料,理清各自表达的深层意义,揭示个性特征。

    (2)鉴赏分析类。

    这类题目要求说出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不同。这就要求考生首先要读懂两篇文章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找出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之处。解答此类题目时,要着重从文章本身出发去思考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议论评价型。

    解答此类题时,要把握正确的方向,不能违背正确的价值观;并且考生在做答时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能对自己的观点进行简要地阐述。

    (4)启示感悟型。

    此类题目的解答,要求考生既要发掘出文章所蕴含的意义,又要结合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来谈。答题要求:紧扣问题,寻找依据;尊重原文,深入发掘。依据原文,了解情感;熟悉作者的情感态度,解剖分析。注意答题层次。启示感悟类题目,往往设计问题时都有“你得到什么启示”“你是如何看的”“谈谈你的看法”等等,因此在解答时,先回答“我得到什么启示”“我认为……”等,再按顺序写出自己的几点感受或理由。

    相关阅读

    孔乙己人物形象特点分析 讲述了什么故事

    2022-10-19

    自然界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光色素种类有哪些

    2022-10-19

    综合评价招生报考条件 有哪些优势

    2022-10-19

    中括号在数学中的含义 括号的作用是什么

    2022-10-19

    济南最好的职高学校 济南职高学校推荐

    2022-10-19

    应然和实然是什么意思 两者有区别吗

    2022-10-19

    地理地中海气候特点 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哪里

    2022-10-19

    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022-10-19

    济阳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地址在哪里 怎么去

    2022-10-19

    亟需和急需的区别是什么

    2022-10-19

    综合评价招生是什么意思 报名条件是什么

    2022-10-19

    怎样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英语作文万能句子

    2022-10-19

    可见光波长范围是多少 有哪些特性

    2022-10-19

    中考前如何提高学习成绩 有哪些技巧

    2022-10-19

    e,k在数学中代表什么

    2022-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