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在初三化学考试中分值占比较大,中考试卷的最后一道题往往就是方程式计算题,分值可达10分,并且在其他的选择、填空等题型中也会涉及化学方程式的考查,所以必须牢牢记住各类化学方程式。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记忆方法:
实验联想法:从生动直观的实验到抽象思维来记忆。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实验的忠实和本质描述,是实验的概括与总结。
硫在氧气中燃烧,可记忆联想为“燃硫入氧,燃烧变旺,火焰蓝紫,美丽漂亮,产生气体,可真够‘呛’”;磷在氧气中燃烧,联想成“红磷燃烧,可真热闹,浓烟滚滚,亮似‘灯泡’”。通过回想实验现象,能更好地记住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对比法:把相似的方程式结合起来记忆,这样可以加快记忆速度。同时,要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领,即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写对化学式,系数来配平;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标清;生成沉淀气,箭头要标明。
歌诀记忆法:对于一些必须熟记的知识,若能浓缩成歌诀,朗朗上口,就会十分好记。对元素化合价可编成“一价钾钠氢氯银,二价氧钙钡镁锌,铝三硅四硫二四六,三五价上有氮磷,铁二三来碳二四,铜汞一二价上寻”。
(二)吃透课本内容
课本是学习化学的根本,要以教科书为主,做好课前预读、课后精读等工作。不能只重视主要内容,对于小字部分、一些图表、资料及选学内容也不能忽视,要边读边思考,解决学习过程中遗留的问题。
课本中对于各种化学概念的讲解、实验案例的展示等,都是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很多考试题目也是基于课本知识点进行拓展和延伸的,只有把课本吃透,才能在考试中灵活应对各类题目。
1.溶液相关知识
溶液这部分知识是化学基础考点之一,要了解溶液的概念,即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明确其基本特征是均一性(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如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密度和颜色完全一样)和稳定性(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还要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判断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在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就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就是不饱和溶液;
对于大多数固体溶质来说,增加溶质、降低温度、蒸发溶剂可以使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而增加溶剂、升高温度则可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但像熟石灰这类物质比较特殊,它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2.金属活动性顺序
要牢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BaCaNaMgAlMnZnCrFeCoNiSn(H)CuHgPbAgPtAu(可记口诀“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明白其意义在于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同时要掌握其在实际解题中的应用,判断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情况: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里的氢,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酸里的氢跟酸不反应;
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排在后面的金属跟排在前面的金属的盐溶液不反应(注意单质铁在置换反应中总是变为+2价的亚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