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家教理念和能力,交往习惯和交流方式,文化水平和素养等,都影响着与老师沟通的质量。以家长给孩子的作业签字为例。孩子到家后可能讲到课堂学习的情况和老师的要求,家长要停下手中的活儿,眼睛看着孩子,认真倾听,这种负责任的态度,这就是和老师最有效的沟通。
指导孩子独立完成作业,让孩子自己先认真检查作业,家长帮助检查后再签字。如果有能力就检查对错,没能力就观察孩子的作业态度,重视孩子的学习过程。把签字当成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措施。
有时可直接签名,有时候可写上孩子的努力,遇到的难点及所用时间,例如孩子作业时遇到某道难题,自己看课本后复习了知识点做来了;改正了某道错题又做了一道相似的课外题等。
有时这样签字是为了配合老师培养孩子学习习惯。当然要经过孩子的同意。家长对孩子作业的态度和做法就是在与老师沟通,一种隐性的沟通,沟通在教育理念的一致上。
1.认为老师忙,替老师着想,就不去与老师沟通了
这样做的坏处是对孩子的教育变成了家长与老师各自的孤军奋战,学校和家庭长期“配合”不上。
2.自己的孩子成绩差,“没脸”去见老师
学校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得分教育,孩子目前成绩欠佳,不断完善提高就是了,不存在“丢脸”的问题。无论多么好的学校,孩子之间分数的差异总会有的,这是正常现象,不会遭到老师的“歧视”。
3.满足于向老师倾诉,忽视了老师对孩子的判断
正是因为这样,老师可能会对孩子出现的较为严重的问题,采取“婉转”的表达方式。这时候,家长就更应该拿出些胸襟与气魄,与老师坦诚相待,深入交流孩子的“事”,耽误不得。
不要瞒着孩子
我认为这种方法不可取,但还是有很多的家长瞒着孩子偷偷找老师,问东问西。如果孩子犯了错,回到家还会批评孩子。孩子肯定会认为家长找老师了,也会产生逆反心理。
不要只问成绩
学习固然重要,但孩子的成长也是十分重要的。家长找老师不要只记得问孩子的学习成绩怎么样,在班里排到第几名,这次考试是不是又落后了等。
不要贬低孩子
有的家长见到老师后,尤其是孩子也在当场,总要对老师说孩子不懂事给您添麻烦了,学习成绩不好您要多费心了之类的话。其实不知,旁边的孩子的心理会受到影响。最好的办法还是实事求是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