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简记忆法
化简记忆法能帮助我们快速记住复杂的历史内容。记忆《马关条约》的内容,可化简为“割、赔、开、设”四个字。
“割”即割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未能得逞,改为清政府用白银赎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是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指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设”表示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先记住这些关键字眼,然后再据此拓展去回想完整内容,就能较为高效地达到记忆目的,在应对考查条约内容等相关题目时就能更加得心应手。
公式记忆法
通过归纳历史问题的各类公式,按照公式来记忆和解答相关知识,能形成网络记忆,便于简化概括复杂内容,快速熟记基本要点。对于历史事件,可以按照“历史事件=时间+地点+人物+简单过程+结果+意义”这一公式来梳理记忆。
以“辛亥革命”为例,时间是1911年,地点涉及武昌等多地,人物有孙中山、黄兴等众多革命志士,简单过程包括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响应等,结果是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意义则在政治上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思想上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等。
利用这样的公式,我们可以更有条理地掌握重要历史事件,答题时也能更全面准确地作答。
列表图示法
用表格图示形式能将同类历史知识连贯起来,让繁杂的史实脉络清晰,方便我们记忆复杂史料。
在学习古代政治改革时,我们可以列出表格,将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等分别从改革背景、主要内容、产生影响等方面罗列清楚,对比来看,就能很直观地发现它们各自的特点以及对当时社会起到的不同作用;
再如世界史里的两次世界大战,从战争爆发原因、参战国家、主要战役、最终结果和影响等方面制成图示,能使这些庞大复杂的知识体系一目了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记忆,无论是平时学习复习还是应对考试考查相关知识,都能轻松应对。
认真听讲记录
课堂上保持专注是学好初三历史的重中之重。上课时,要专注听老师的讲解以及同学们的发言,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疑问。老师在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时,思考其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给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具体改变,对比自己预习时的理解,有哪些异同点。
同时,做好笔记也是关键环节。初中阶段的历史课堂笔记,一般要记录板书提纲、基本概念、重要观点等内容。像老师在黑板上列出的“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以及它兴起的时间、地点等关键要素,都要及时记录下来。
如果老师有补充一些课本外的拓展知识,讲述文艺复兴时期一些代表性艺术家的逸闻趣事来帮助理解当时的文化氛围,觉得有价值的话也可以补充记录。
课后还需要及时将笔记补充完整,把零散的知识点按照时间脉络、事件因果等逻辑关系整合到整个知识体系中,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课堂巩固练习
课堂巩固练习是检验预习和听讲效果的有效方式。在课堂上,要认真独立地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题,这能帮助我们及时发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学完“工业革命”这一章节后,做相关练习题时,考查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这一知识点,如果做错了,就说明对这个关键内容掌握不扎实。
做完练习题后,要用红笔仔细校对答案,针对出现的错题重点复习。分析做错的原因,是因为对历史事件的时间、人物等基本要素记忆混淆,还是对事件的意义、影响理解不到位等。
错把瓦特改良蒸汽机当成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那就需要重新回顾课本中关于工业革命各阶段的内容,强化对知识点的记忆,避免在后续的学习和考试中再次犯同样的错误,从而不断提升对初三历史知识的掌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