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阶段,孩子步入叛逆期,让不少家长头疼,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教育方法。
沟通是关键。家长要放下架子,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交流,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无论是对学业的困惑、与朋友的矛盾,还是对未来的憧憬,都给予充分关注,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这样他们才愿意打开心扉。孩子抱怨学习压力大时,家长别急着说教,而是先共情,说“我知道你很辛苦,和我具体说一说”。
建立规则也不可或缺。和孩子共同商议制定家庭规则,明确上网时间、作息安排等,既给予一定自主空间,又有清晰界限。违反规则要有相应惩罚,如减少娱乐时间;遵守规则则给予奖励,像一起看场电影,强化孩子的规则意识。
关注孩子兴趣爱好,这是走进他们内心的捷径。如果孩子热爱绘画,家长可以给他买画笔、陪他参观画展,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地交流互动,增进亲子关系。
家长要做好榜样,要求孩子少玩手机,自己就别整天抱着手机刷视频;教育孩子礼貌待人,自己就先做到言行得体。面对孩子的叛逆行为,保持冷静,用爱与智慧引导,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个特殊时期。
(一)行为上的叛逆
行为上,叛逆孩子的“出格”表现屡见不鲜。强词夺理成为家常便饭,面对父母合理的学习安排,周末完成作业后再玩游戏,他们会梗着脖子反驳:“凭什么我不能先放松一下,上学那么累,就不能让我喘口气?”沉迷网络世界更是棘手,许多孩子一有机会就抱着手机或扎在电脑前,刷短视频、玩网络游戏,完全不顾时间流逝。
同学小李原本成绩优异,上初中后迷上一款手游,常常熬夜打怪升级,白天在课堂上昏昏欲睡,成绩直线下滑,从班级前几名掉到了倒数。
逃课旷课也时有发生,他们或是跟着同学去校外闲逛,或是躲在某个角落逃避学习压力。小王就因为和数学老师闹了点小别扭,一气之下连着两天没去上数学课,在外面晃荡,等老师和家长找到他时,新课已经落下一大截,学习进度严重脱节,后续费了好大劲才慢慢跟上。这些叛逆行为像一道道沟壑,横亘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阻碍他们顺利前行。
(二)心理上的叛逆
心理层面,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悄然放大,他们满心满眼都是自己的感受。学校组织集体活动,父母建议参加绘画项目,锻炼一下艺术素养,孩子却执拗地要选自己并不擅长的歌唱,只因最近喜欢上一位歌手,想效仿偶像一展歌喉,全然不顾及团队需求与自身能力短板。
情绪不稳定如六月的天,前一刻还兴高采烈分享学校趣事,下一秒可能因一点批评就暴跳如雷、摔门而去。
抵触与父母、老师交流更是让人心焦,父母关心学业,刚开口问“最近作业多不多”,孩子就不耐烦地回怼“别问了,问就是烦死了”,直接将沟通之门紧闭。
在学校,面对老师的教导,他们也常常低着头,满脸厌烦,不愿吐露心声,师生间的良性互动戛然而止,知识的传递与汲取都变得艰难重重,让孩子在成长的迷茫中愈发孤独。